Cicilia, Febri, Elizabeth

在印度的九個月中,
有一群人 和我一樣, 離開自己的國家, 來到這裡工作, 生活, 玩樂…
有人是因為嚮往印度古文明而來此探索, 有人想透過在非營利組織而對開發中國家有所貢獻, 有一對挪威的訂婚夫妻則是來此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 那我是去幹嘛的呢? 想了又想, 想不出個好藉口….就是想去看一看吧.

印度是所有亞洲國家中研習生人數最多的國家, 光是我那個城市(Chennai)就有約15個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習生, 全印度加起來, 可能有超過50 個研習生吧; 大家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講著不同的語言, 唯一的共通點就是, We have to survive here!

由於大家都是當地的外國人, 生活和工作上多會碰到些問題, 大家都成為彼此在那裡重要的朋友或家人, 大部分的研習生都住在同一棟公寓, 我們稱為”Trainee House”, 由當地的Aiesec跟屋主租下來, 再分租給其他的研習生, 而頂樓就作為Aiesec的辦公室, 這裡自己而然就變成大家的生活中心地, 平時大家下班了, 即使像我不住在那邊, 也會相約到那邊一起吃個晚餐, 聊聊今天發生了什麼事, 抱怨一下碰到什麼不爽的事. 周末夜, 這裡自然也是派對的好地點, 樓上的Aiesec會員工作完了也會下樓來加入我們, 派對通常不是要迎接某個新研習生, 就是要歡送某個人, 大家都是這裡的過客, 送往迎來, 一開始跟研習生不太熟, 還不太有感覺, 後來慢慢地有了較深厚的感情後, 每次要歡送誰, 歡愉的派對後, 總落不了去機場送機淚濕衣袖的畫面…下圖就是我的室友Anna要回瑞士時, 我們在機場的生離死別畫面)


After crying alot, Anna(second form left) is leaving...

I've become a beach lover since then…

除了派對外, 大家也會相約出去旅行, 最平常的安排就是, 星期六下午出發去車程約三個小時的Mamalapuram(Mahabalipuram), 那是一個保留許多古代石刻的海邊村莊, 有許多便宜旅館和符合外國人口味的簡陋餐廳, 非常適合我們這群窮研習生, 一個晚上常花不到幾百塊台幣. 最上圖就是我們星期天早上起來後最常光顧的海灘, 這裡是Ideal Beach Resort, 還算是個不錯的渡假飯店, 住不起的我們, 只能白天進來使用他們的私人海灘, 我大概就是那時候開始學習享受沙灘和陽光的吧, 每次到海邊來, 西方的研習生一定馬上脫到只剩幾塊布, 就躺到陽光最強的地方, 還訂時翻轉以晒的均勻, 東方研習生像我, 或是印尼, 日本的研習生, 通常都是抹上厚厚的防曬油戴著大大的太陽眼鏡, 窩在有陰影的地方, 我以前總無法理解, 曬得黑黑的有什麼好看, 後來大概是因為太常去海邊了吧, 慢慢得也被他們同化了, 開始覺得, 嗯, 悠閒的帶本小說, 選幾片喜歡的cd, 鋪塊漂亮的Saloon在沙上, 慵懶的躺在微溫的沙灘上, 真有種幸福的感覺…我很喜歡這張照片, 你不覺得很美嗎?
最上圖中的兩個金髮女生都是挪威來的, 右邊那位就是之前提到的, 跟訂婚的未婚夫一起來體驗兩人生活的, 左邊的美女是Elizabeth, 我們都叫她女神, 不只因為人美身材讚, 她可是從來不會被印度人欺侮的, 每次她總是可以用正氣凜然的態度訓斥想要多騙她錢的計程車司機或商家, 每次看她教訓壞人的態度, 總讓我們拍手叫好; 圖中是Febri, 印尼女生, 她是所有研習生中最有趣的人吧, 用一整篇文章可能都不足以形容她的風趣, 她有著無與倫比的精力和活力, 不論大家開派對到多晚, 她都能用張大嘴巴使勁的狂笑; 再冷的場合只要有她一出現, 馬上大家笑成一團, 笑得停不了…之前得之印尼發生海嘯後曾撥電話給她, 電話的那端又傳來熟悉的尖聲連串大笑, 讓我激動的直跟她說”Oh Gosh, I miss your laugh soooo much!”


Trainees in a mess...

2002年的跨年, 大家星期五一下班就聚集搭公車去這個地方, 大家包下一個小小的有點破爛的餐廳, 老闆很熱情的幫我們準備了Buffet, 大家拼命的吃阿喝阿, 食物不怎麼樣, 但是一群人聚在一起, 亂哄哄的氣氛下, 也就不那麼在意食物的好壞了. 酒飽飯足後, 差不多快要倒數了, 大家把燈關暗, 就在數到3, 2, 1時, 大家互相擁抱祝福時, 一個差滿了蠟燭的蛋糕被端了上來, 原來是德國人Mark生日! 一陣夾雜著各國語言的生日快樂歌, 和混亂的奶油塗抹戰後, 大家衝到街道上高聲呼喊大叫, 跟路邊露出惶恐的眼神的印度路人擁抱, 上圖就是混亂中的一部分人的團體照…

在Aiesec幾年中去過不少國際會議, 十天左右的國際會議總讓離別時隔外感傷, 而這種在異地一起相處幾個月的情誼, 更不是這麼容易揮別遺忘的, 相信這些朋友在他們的國家過著各自的生活時, 或許也會跟我一樣, 偶爾想到過去這段特別的時光, After all, we all survived well, 或許, 十年後清奈再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heris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