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定翔Danny的婚宴看到許多AIESEC老骨頭(Alumni)

不愧是傳奇性人物,龍大哥就是有魅力把AIESEC從各國叫來坐滿七桌!

Danny以前曾因為忙AIESEC而犧牲學業降轉,他擔任台灣全國總會會長時,台灣AIESEC發展才剛起步,

他的努力奠下了許多重要的基礎,有點像是蔣經國時代林洋港一類的人對台灣的貢獻:P

大學時我跟一位巴西好友Otto一起成立公司,Otto就是Danny那屆的 AIESEC 戰友。

今天聽到朋友說她的一個朋友以前短暫加入AIESEC後,因為感覺不好所以沒再投入

我不免在內心冷笑了兩下,好可惜阿,以前我們在篩選社員時, 得出一個結論, 在AIESEC的自然淘汰法下,不夠積極的人是無法跟AIESEC併肩作戰,也就錯過了這麼一個活力旺盛又提供許多有趣國際經驗和學習的機會。

是有人說AIESEC像是貴族社團,不過我靠家教還不也一樣在AIESEC待了三年。

AIESEC真的會吸引很像的人,大家工作幾年後也多半會去唸MBA,多半會在海外發展,相似的人格特質跟職涯發展,讓AIESEC的人會一直被綁一起,不論分得多遠。

AIESEC是真的很像神秘宗教組織,因為只有不求回報的為了理念付出的人,且參加過精彩的國際會議、經歷過十天不眠不休的討論、擬定策略甚至克服許多意見衝突後達到的共識,還有跟幾百個來自75國代表共同齊聲喊著”AIESEC 2005”的使命時的那種感動,並且專注的把這些理念在台灣推行時的努力,才會知道的。

不夠Committed的人,或是只想入會拿個經驗好放在履歷上的人,待一下就離開了,我們也不歡迎。

記得2000年,從愛丁堡開會前,我們總會團隊發生嚴重意見爭執,每個幹部都是分會經過兩三年訓練的經驗,對於AIESEC in Taiwan的發展和組織價構都有深刻的想法,在正式會議的前一天,時間壓力和跟其他國家的競爭讓我們自己亂了陣腳,徹夜不睡的努力溝通,在會議中每個人都一有空就打瞌睡 ,還是一樣很認真的跟各國代表在任何空隙中安排會議,

這次會議的痛苦經驗讓我們團隊有強烈的凝聚力。

我們那年做出了有史以來最多的交換計劃! 總共有20個外國研習生來台灣工作!! 在我們的手上,提供了20個有意義且影響深遠的學習經驗

結果數字增加太快,對研習生照顧不周,結果大家群體跟我們總會辦公室抱怨從來沒這麼挫折過..

我們硬著頭皮面對大家的負面情緒,努力溝通和採取措施改善他們的問題 ,

那年 ,Dorotka (波蘭研習生,也是前波蘭總會會長)離開台灣前 ,送我一個海報,

上面寫著 “To the best MC in the world…”(給最棒的總會)

我一直覺得工作後,所有工作所需的技能,我們都已經在AIESEC學完了,剩下的只是專業的成長。

在我任內,我每個月召開一次全省Functional Meeting,在我們長沙街的辦公室。

我共參加了四個國際會議和多個分會拜訪(Slovenia, Edinburgh, Malaysia, New Zealand, Japan, China)

我曾參與大陸AIESEC的發展起頭,在北大裡跟他們的非正式會員(那時還不能成立學生組織)介紹台灣 AIESEC的經驗,

現在,大陸是AIESEC裡面最有影響力的會員之一,而誰想得到,多年後我的妹妹居然透過AIESEC進入北京百度工作?

AIESEC帶給我從小就期待的國際經驗,技能的成長,文化的省思,

我的印度經驗讓我在第一個工作面試時令我老闆印象深刻,在那一批全都是台大財金碩士的新人中我也被選中,後來我跟這老闆七年。

我的AIESEC團隊現在都不在臺灣,但是在申請MBA時給我莫大的幫助!

我雖然不像許多人在AIESEC找到另一半,但我相信它對我的人生持續有重大且顯著的影響。

對於那些因為感覺不佳離開AIESEC的人,我覺得你們離開的很好,

因為我們都對AIESEC不只感覺很佳,且很爽。


PS. 昨晚同桌的居然有傳說中的欣鳳學姐!就是當年去挪威當研習生 , 後來嫁到斯里蘭卡皇室的那位, 好震撼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heris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