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銀行工作兩年,開始心生厭倦,恨不得趕快領完明年年終快快閃人,跟同期進來的另外兩個女性MBA同學聊到這,她們也都很想換工作,一個在IBD部門被操到每天凌晨三點才回家,另一個是交易台工作時間長且公定假日也得輪流在台上交易,都是累到半死,共識是要做BANKING為工作就要趁年輕耐操時做,但講到如果時間倒回到 20幾歲,還會選擇同樣的路線嗎? V說唉呀想到這麼累,別再讓我回去二十幾歲了…

 

之前看了本令人振奮的書"Lean In", 那時看了這本書覺得好有使命感(握拳頭),我也好想要達到那種可以有能力影響和改變環境的能力。那是我的韓國籍女小老闆跟我推薦的,她去上了一個女性領導課程後回來就被大洗腦,說在銀行界高層的女性極少,因此女性們要互相幫助,才能有更多的女性進入高層,提攜後面的女性並制定更好的女性升遷和工作環境bla bla bla,原本我跟她相依為命,兩人扛起香港所有客戶,業績放在他身上,我乖乖地幫她back up(因為我才進去第一年呀),後來事實證明,講這樣女性互助論的女性一旦碰到其他女性的威脅,也是會阻撓其他女性發展(以下三千字略,基本上就是我今年有業績壓力所以婉轉地爭取更多的客戶群,結果這小老闆之前說的很好聽但是其實不爽給我客戶,就開始不鳥我處處對我阻撓),我就只好安分的繼續 cover那些別人不要的或是不重要的小客戶,不過在這樣競爭的大銀行,要馬就是跟她爭到底,但是這種待了十一年的老鳥,連新來的sales(Director level)都鬥不過,我有甚麼勝算? 工作上的不爽或許是好事,推使我不停地在想下一步怎麼走。

另一個在香港工作的女性朋友L之前就常跟我說,女生其實還是選輕鬆點的工作比較好,她那時結婚了,正想著開始準備生小孩,運氣也蠻好的從銀行換到較穩定的國際信評公司,我那時新工作才剛開始,哪聽得進去,再加上MBA的學費還要還,只有banking這種收入才能快速break even. 說實在的,我以前內心中一直很瞧不起那種貌似選擇"Easy life"的女性,每個人內心都有一把尺,我的尺多半是以成就來評量自己和他人,現在慢慢改變了,發現我剛講到的那兩位MBA女同學也是一樣的想法,現在的心態多半是渴望不那麼累的工作內容、和更穩定有安全感的工作環境。我覺得造成這樣的結果有幾個原因,1) 銀行業整體變差,雖然賺一年還是比以前在台灣賺一年多很多倍,但是以前每一階段升遷大約兩年,現在都要耗到三年,我的小老闆六年內從Analyst升到director,現在這種事根本不可能發生。且因為整體環境更艱困,管理層也不停變化,這樣對我們叫資淺的人超不利,像我大老闆一換,過去一年的打拼全都從零開始,因為新老闆不會知道你做了多少事。2) 銀行業的壓力和工時讓女性快速老化,我才兩年多體重多了快十公斤,得了甲亢,視力跟皮膚都變差,生理期來的時候愈來愈虛弱,我的工時算是普通,但是非常不自由,因為是做所謂的"Flow product",任何時間有客戶想交易,都要有人在檯子上,去上廁所都要確定有人在檯上才能速速去回,中午也是,難得可以下樓吃中飯,也要登入彭博一直看有沒有人找我。碰到那種紐約間才定價的新債券發行更是頭痛,晚上不知道要等到幾點,重點是客戶也都在等,要你第一時間把消息發給他好改 order。雖然 Tier 1銀行業待遇比其他可選擇的工作還是好非常多,也希望工作幾年提早退休,但是這"多幾年"可能把健康給賠上,到底合不合算?

我以前認為工作都是一樣的,只有錢多少的差別,因為一定都有讓你不爽的地方,只要讓你開心的能超過那些不爽的就好了。現在可能也是經濟壓力比較沒那麼大,priority重新洗牌,這些不爽的部分開始被放大,挑戰我的忍耐力當中…

如果不做這份工作,我有甚麼選擇呢? 雖然有開始看一些其他金融業的工作,但其實我覺得會很難找到"自己想做的"金融業的工作,因為在這種大銀行待過後,曾經滄海的效應很大,我在網路上看一些其他的工作都覺得有些不是公司名不夠好就是工作看來不吸引人,這也是為什麼很督曾經在知名顧問公司或銀行工作的朋友的下一步跨很大就直接變家庭主婦,因為與其做些次等的工作還不如窩在家。L說,他的朋友原本也是想多花時間在生活上但想兼顧工作,但之所以放掉工作也是因為實在很不想看到比她更年輕的人比她拚也昇得比他快,就是這種"曾經第一很難接受當第二"的心理。因刺如果有決心要去找一個"不用那麼Top tier""的工作,心態上可能也要把自己放低,但這樣會比較開心嗎?真的很難講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heris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