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在她的Blog上有一篇新文章, 討論英文小魔女的故事, 寫得很精彩, 轉錄在這邊跟大家分享, 按標題就可連結到她的blog,
大年初三在家鬼混, 有一些想法, 也在下面…

January 31, 2005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剛剛突然一個好奇,一陣子沒有聽到消息的「英文小魔女」鮑佳欣最近如何?
上網查了查,才知道她早已經結婚,定居上海,目前正期待第二個寶寶。

不知為何,一陣失落。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多少知道「英文小魔女」吧。
英文名Jenny的她,大我六歲,是和我同一個小學國中高中畢業的學姊。後來讀台大藥學、到哈佛攻讀公共行政。當初一鳴驚人的事蹟是GMAT考取780高分,滿分800,至今被登峰補習班作為廣告了不知道多少年。也因此,「聯合文學」出版社陸續為她出了一系列以「英文小魔女」為名的書,滿足大大小小在英語學習泥沼中打轉的學子。後來主持「魔法ABC」節目,自己開出版社出版一系列英文教學的書,最新著作「嫁到上海」。

其實她英文好,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鮑佳欣高中的時候就得過全台北市英文演講比賽第一名。書中提及的高中英文老師,跟我的老師也是同一位。
有人嗆聲說,她根本連國語都說得不好,跟ABC沒啥兩樣。這點我同意,她說國語時的確有那種國外長大小孩獨特的accent,但又不是她故意要那樣的,哪像某台VJ還故意學咬字不清的假洋人,因此根本沒有必要把這點提出來辯駁。

由於她的一派老實寫作風格,在書中敘述她生活點滴,她媽媽如何花心思栽培她姊妹倆,怎麼半哄半騙地逼她們背單字…,她讓「製造過程」完全透明化,讓大家瞭解她的英文這麼棒,歸功於她的老師父母;也由於她是我的學姊,鮑曾經在我高二時回到母校附中演講,我還興奮地拿她的書請她簽名,因此成為她的小書迷。
書中提及她準備考試、申請學校的點點滴滴,她母親的教學方式還有在哈佛的所見所聞,也許文筆不怎麼樣,但是那樣平鋪直敘的講述精彩的出國求學過程,還是令我讀得津津有味。

沒想到書中讀的故事情節,我也居然考過GMAT,也在外求學了。

更沒有想到,居然她早已在2001年結婚生女,嫁給上海科技新貴「易趣網」創辦人邵亦波,也是她在哈佛最後三個月墜入情網的對象。從報導中,得知她除了最新著作「嫁到上海」外,就專心在家當「邵奶奶」。這可給中國一些媒體逮到大肆張揚,來自「中國台灣」的女子嫁給他們「大頭神童」(真是夠了!):

「邵亦波曾在波士顿顾问公司任职,后来对商业产生兴趣,回到哈佛大学商学院完成MBA学位。在此期间,他认识来自中国台湾、攻读公共行政研究所的鲍佳欣,现在11个月大的可爱女儿与老婆,都是邵亦波口中的最爱。」

我當然應該為她感到高興,嫁到好老公,生活無慮,沒大野心,是件壞事嗎?

但是,我還等著看她從McKinsey之後,還會遇到什麼精彩的故事呢?

但是,但是,怎麼我心目中的小魔女故事就這樣「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作結了呢?

我們在學校的時候,不總認為功課好的學生,被期待將來成就一番大事業?有些孩子還將「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當作苦讀的大勉勵嗎?
鮑佳欣一路求學順利,固然她本身天資聰穎加上願意努力讀書,卻也是父母、社會多少錢多少資源的栽培。就這樣以嫁作人婦,無欲無求的生活目標,需要那樣的栽培嗎?這不是變相的浪費資源嗎?
鮑媽媽的苦心砸大錢栽培,難道最終目的是希望女兒嫁到好人家如此而已嗎?
我這個小書迷這樣的期待又難道太苛求了嗎?


我承認自己非常幼稚。這其實是一個簡單的道理,卻因為我私人的偶像崇拜而昏頭了。每個人對幸福、成功的定義都不同。我又有什麼資格為別人感到失望難過?這不是「人比人,氣死人」的相反極端嗎?
鮑佳欣有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出版社,在人生的黃金歲月與相愛的人結婚,這樣還不夠完美嗎?黃阿觀同學,你找工作找到頭昏了嗎?
每個人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就好。過得好不好,又關別人什麼事?
我自己的問題一堆都解決不完了,還有時間管別人家的閒事?
(這時候,黃媽媽會在旁邊說:「你家住海邊喔?」------------------------------------>管得真寬)

所以,我想,我的偶像崇拜已經告一個段落。英文小魔女的故事也已經「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收場。
文章最後,我還是恭喜鮑佳欣找到她的幸福。
我也好好地過我自己的日子,也期待自己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

<文章完>

Joanna:
以前從高中到大學, 心中想的事情, 就是如何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好漢子, 開創出一片輝煌的事業, 國立編譯館(國立賓儀館?)真是洗腦的很成功, 灌輸了我很多要做大事, 要讀聖賢書之類的觀念. 那時閱讀遠見或天下的總裁專訪, 心中真是對這些所謂成功的人, 嚮往到不行…
在AIESEC的生涯, 更是加深了這種事業的企圖心, 那時真的覺得, 我可以什麼都不要, 只要追求成功.
隨著身邊開始有人結婚, 有人變老, 有人去世後, 想法開始有些改變...

一個也是名校畢業的高中同學, 在去年就步入了禮堂, 並已有了可愛的寶寶, 總覺得無法想像, 為什麼有人會年紀輕輕地就步入家庭, 看著她放在網路上的照片, 發現了以前相處這麼久都從未看過的慈祥的表情流露在抱著寶寶的她臉上, 端詳了好久, 感動到不能自己; 有一個雜誌訪問到她和她的先生, 問到為什麼選擇提早步入家庭? 先生的回答令我感動, “成家, 生小孩, 經濟問題等, 都是人生一定會碰到的事情, 我們只是願意提早攜手去面對這些問題…”, 我同學她則說 ”提早生小孩, 很好阿, 這樣以後我去學校接小孩時, 同學都會說, 哇, 你媽媽好年輕好漂亮喔”, 多可愛的想法阿.

我想, 當我垂垂老已時, 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有家人跟子孫能陪在身旁吧, 事業上的成就即便再突出, 曾經有過多風光的情景, 都未必能代表一個人的幸福哩...當一個人躺在老人安養院時, 麥肯錫或哈佛的光環並不會比親人的陪伴或孫子的嘻笑聲讓你更快樂吧...
這些, 也是最近才體會到的…

爺爺從大陸來台, 以往過慣了富裕的生活, 在台灣經營的事業都不是太成功, 還曾經差點跟債主對簿公堂…但是很重視家庭的爺, 對子女的教育是軟硬兼施, 再加上爺是個真性情的人, 因此他的子女即便沒有太驚人的事業成就, 但都很孝順體貼, 當爺最後住院的一段時間, 他幾乎沒有時間是單獨一個人的, 子孫們都安排時間互相支援, 悉心照顧, 讓爺的最後一段, 很不寂寞.
反觀, 有另外一位老長輩, 年輕時在臺灣官至新聞局秘書, 出門都坐黑頭車, 幾個小孩也都送到外國拿了名校的碩博士回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事業成功, 無心剛家人做情感交流, 還是兒子們長年待在國外因此感情不密切, 當他癌症末期時, 自己的結髮忙著打牌, 常忘了送食物到醫院給他; 三個兒子中有兩個不在臺灣, 其中有一個在父親過世的第二天就馬上飛回美國, 還是個長子勒…近親們回憶到這段往事, 都搖頭欷噓阿…

這要怎麼說呢? 是不是人生中真的很難事事求全? 當你選擇了一個, 就必須放掉另一個? 真的不能面面俱到嗎?
我總覺得, 一個有智慧的人, 是有可能做到的…聽起來有點玄, 不過我真的是這麼想…

工作以後, 我反而開始佩服那些, 學歷不低, IQ/EQ都不低的女性朋友, 能在事業如日中天時, 放下事業女強人的光環, 跟著心愛的人共組家庭, 相夫教子...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跟毅力呀...這是一輩子的付出, 誰又能精準的估量, 奉獻家庭跟在公司當個CEO, 孰優孰劣呢?
我以前也曾經批判過這種近似於"浪費國家資源"的行為...總覺得一個人應該做能讓自己生產力極大化的事情...

但是, 我後來嘗試換個角度想想, 教養小孩是國家的棟樑事業哩...要是沒有我娘親專心奉獻的教養, 熬夜幫我錄公視的胡桃鉗跟維也那交響樂團的表演, 我也不可能會喜愛音樂和跳舞哩..., 要不是我娘從小學就每周兩次帶我去上英文補習班, 回家還一起做作業, 英文一定是個讓我頭痛的一科…, Well, 功利一點的說, 誰又能說教育小孩的產值比不上工作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哩?
再者, 從小到大是唸了些書, 但是這不代表進入家庭就從此不再運用這些知識哩, 現在人講求養生, 我看每個媽媽都勤快的吸取最新的營養精華, 哪種食物有什麼營養素, 我奶奶比誰都清楚;

曾經跟一位在新加坡對教育很有興趣的朋友談到,
我認為父母對小孩子有絕對的影響力, 通常問題青少年都能追溯到家庭的某些問題, 我個人的觀察是, 情緒掌控力較佳的父母, 會讓教育小孩的過程更平順, 也能教出EQ較高的小孩…
因此, 我相信, 客觀的來說, 放棄高薪高學歷而步入家庭, 並不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低…
孟母三遷, 岳母刻字…等等, 都造就出歷史上不凡的人才, 不過始終讓我不平的一點是, 似乎為了家庭放棄事業的, 多半是女性這一方耶…恩, 我無意挑起男女話題無止境的戰爭, 只是你應該也認同這句話吧, 我相信女性擁有相夫教子的天賦, 但是, 我也希望如果有一天, 當我選擇放步入家庭時, 是因為我全心的願意, 而非現實的壓力…

所以啦, 終歸一句話,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不同, 就去追尋你的幸福吧…

講到這, 讓我想到一位即將飛離臺灣, 越洋陪伴真愛的好朋友…
我相信妳的決定, 因為我知道這是聰明的妳思考過後的決定, 我知道, 妳跟我一樣, 都對未來充滿了不安, 因為許多事仍不是掌握在我們手上, 不過當妳選擇追求妳的幸福, 身為好朋友, 雖然不捨, 但是也很羨慕妳有這種勇氣和無比的愛; 既然已經做了決定, 就義無反顧的去吧, 以妳的聰明才智跟能力, 在哪生活都不會是個問題的, 過個幾年, 搞不好變成了歐洲區的總裁哩…到時候別忘了提拔一下…
碰到挫折的時候, 打個電話回來吧, 雖然遠水救不了近火, 朋友還是朋友阿, 一起罵罵討厭的人, 或是跟你update最新八掛, 事情其實也沒這麼困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heris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